濟南市高新東區科嘉路聯東U谷·中國算谷未來智造中心一期10#
北京市豐臺區京開路中瑞方正大廈B座
深圳市寶安區新橋街道新和大道6-18號大宏高新科技園1105
天津市南開區紅日南路環興科技園A座613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區望江西路198號
近幾年,智慧城市建設成為各大城市的發展主題,特別是以安全監控及平安建設等領域為方向,各大城市的道路及社區等場合都在搭建網絡監控系統,并且通過網絡大屏顯示在后端實時與前端進行連接,最常見的就是各大交警指揮平臺所使用的連網報警及指揮平臺,通過智能跟蹤及追查系統保證公民的安全。
所以國家對智慧城市的建設非常重視,近期,智慧武漢時空信息云平臺建設試點項目近日通過驗收并舉行成果發布會,武漢市成為全國首個通過驗收的時空信息云平臺建設試點城市。
作為全國首個通過驗收的時空信息云平臺建設試點城市,武漢市的做法具有較好的示范作用和推廣價值。下一步,武漢要將此次驗收發布作為智慧城市建設的新起點、新動力,推進項目向縱深發展,充分利用測繪地理信息為社會服務。要進一步發揮時空大數據與時空信息云平臺在智慧城市建設中的作用,做到測繪先行,強化平臺智能化探索;不斷加大平臺應用,通過應用促進平臺提升與發展;在政府主導下做好統籌,不斷健全管理制度,建立數據共享和更新機制;堅持創新發展,通過社會各界的廣泛參與來激發平臺的生命力;按照2017年新技術大綱的要求進一步完善項目建設與應用,實現測繪地理信息服務向智能化、社會化轉變。
2013年,武漢市被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列為全國首批智慧城市時空信息云平臺建設試點城市。該項目由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湖北省測繪地理信息局、武漢市人民政府共同建設,由武漢市國土資源與規劃局具體承建。項目構建了全市統一的時空大數據中心,以時空信息為載體,整合了城市人口、法人、房屋等基礎信息8500項2.5億條,積聚了1803層專題信息,在城市規劃、國土資源管理、社會管理創新、智慧稅務、智慧水務、網上群眾服務、智慧城管、應急指揮、智慧工地、區域研究及公眾服務等30多個領域開展應用。
武漢市政府出臺《武漢市政務地理空間信息資源共建共享服務管理實施細則》,并將平臺建設納入《武漢市測繪地理信息發展“十三五”規劃》,各部門對地理信息的認識不斷增強,基于地理信息的應用也不斷拓展。目前,市、區兩級政務應用部門達200多個,政務云服務和互聯網云服務日訪問量達150萬次,成為武漢市8大數據中心之一。該項目產生了顯著的經濟社會效益。據統計,2016年武漢市縮減地理信息類信息系統60多個,節省建設經費2.31億元;在智慧稅務應用中,土地稅源管理系統累計堵漏增收近30億元;通過多部門信息比對,系統輔助低保審核、精準扶貧等,每年節省財政專項資金800多萬元。
通過智慧城市的建設,我國的城市發展將會更加均衡和安全,城市的交通及各項設施的建設也將更加合理,而隨著人工智能和網絡化的發展加快,這一民生工程將會加快發展,從而讓時空信息平臺合理的進行推廣,發展它的最大價值。
全國咨詢服務熱線:400-6677-845 15510796159(同微信)
本文由維康國際編輯發布,轉載請說明出處:http://www.pirenc.com
推薦資訊
全國免費熱線
400-6677-845
15510796159